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半跏思惟像

佛学大辞典
半跏思惟像

词:

半跏思惟像

解释:

一种倚坐造型之佛像。一般为左脚下垂于地,右脚横叠于左膝上,左手自然下垂,置于右脚踝上;上身稍前倾,曲右肘,右手五指或食、中二指支撑于右颊下,呈现思惟之状。此类佛像,以悉达多太子思惟像、弥勒思惟像等较著名。

此造型自古印度即有作品传世,原系表现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前之姿态。约有三种:(一)太子于阎浮树下,见农人翻土时,众鸟争食土中虫蚁,心生悲悯,而起思惟。(二)净饭王为阻太子出家之念,连日宴饮作乐,太子见诸宫女疲惫酣眠之丑态,而起思惟。(三)太子离城出家,至苦行林,告别爱马犍陟,而起思惟。我国留传之思惟像多属此类。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即有半跏思惟像之制作。自五世纪顷北魏时代,已出现半跏思惟形之独立像,其年代最早者,为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(442),所造之石刻半跏思惟像;该像衣裳紧覆于身,造型写实,显见受到西方艺术之影响,因当时与西域诸国往来颇为频仍。五世纪后半期陆续开凿之云冈石窟,其第六洞、第七洞、第八洞等处亦有类似造像出现。又西安为当时东西交通枢纽,早为鸠摩罗什教化之地,文化极高,所造之思惟像,体态厚重,表现出高尚之品貌。此外另有东魏武定二年(544),铭戎爱洛妻赵氏等造白玉半跏思惟像,此像乃东魏至北齐初期之半跏像遗品。于北齐时代,造型渐趋定型,然其体态稍见丰腴,线条流畅富丽,显示出我国雕刻史上罕见之典雅风采,其

代表作有后主武平元年(570)所造之白玉半跏思惟像。此外,韩国、日本之半跏思惟像亦深受北魏、北齐风格之影响。

韩国最早之思惟像,造于四世纪古新罗时代;另有造于六至七世纪顷之金铜半跏思惟像,宝冠、悬裳,线条洗练。日本则流行于飞鸟时代(552~644)、白凤时代(645~707)。广隆寺迄今犹藏有宝冠式与宝髻式两种半跏思惟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