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:
解释:
(一)指如来法身所具有之四德,即:(一)常,谓如来法身其体常住,永远不变不迁。(二)乐,谓如来法身永离众苦,住于涅槃寂灭之大乐。(三)我,谓如来法身自在无碍,为远离有我、无我二妄执之大我。(四)净,谓如来法身离垢无染,湛然清净。[北本涅槃经卷三、卷七、卷二十三、佛性论卷二显果品、大般涅槃经疏卷八、法华经玄义卷四上、摩诃止观卷三上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三]
(二)指转轮圣王所具有之四德:(一)大富。(二)端正姝好,即相貌仪态美好端正。(三)无疾病。(四)长寿。[长阿含经卷十八转轮圣王品、大楼炭经卷二转轮王品]
(三)指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中,数论学派所说四种殊胜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状态。又作四有。有(梵bhava),心理状态之意。据金七十论卷上记载,昔时之迦毗罗仙人(为传说中的数论学派之祖)即具有此四德:(一)法(梵dharma),又作善法。指正确之意志与行为。又分为夜摩(梵yama)与尼夜摩(梵niyama)两类。(二)智慧(梵jn~a^na),指由三德等内智得解脱,以及由式叉论、阐陀论等外智得世间智。(三)离欲(梵vaira^gya),指为求解脱而离欲出家。又分为内离欲、外离欲两种情形。(四)自在(梵ais/varya),即与神通有关的任意自在之能力,可细分八种。以上四德系由因善成就、自性成就、变易得等三种途径所得。与此四德相反的为非法(梵adharma)、非智(梵ajn~a^na),爱欲(梵avaira^gya)、不自在(梵anais/varya)等四相,为增长闇昧之心理作用或精神状态。[金七十论卷中、金七十论疏卷中]
(四)指舍卫国所具之四德:(一)具财宝德,谓此国出产一切珍宝,胜于余国。(二)妙五欲德,即五欲胜妙,非余国所及。(三)饶多闻德,即财宝具足,五欲胜妙而闻于四方。(四)丰解脱德,谓此国之人多修道行而得解脱。[翻译名义集卷三](参阅‘舍卫国’350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