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佛学大辞典

词:

解释:

佛教经典中常提及鸟类。或谓鸟即佛陀之化身,有宣示佛法之功用,故被视作神圣之物。佛教特有之鸟于印度神话中有迦楼罗(梵garud!a,食龙,守护佛法,其羽金色,故亦称金翅鸟)、迦陵频伽(梵kalavin%ka,相传栖于极乐之境)、俱翅罗(梵kokila)、共命鸟(梵ji^vaji^va)、拘仑阇(梵kraun~ca)、迦兰陀(梵kalandaka)、迦频阇罗(梵kapin~jala)、迦旃邻陀(梵ka^cilindika)、孔雀(梵mayu^ra)、沙罗邻提(梵sa^rasaka^ran!d!a)、遮吒迦(梵ca^taka)、鹦鹉(梵s/uka)等。于孔雀明王、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,可见及孔雀之名。另于经典中,亦载有孔雀咒法、孔雀修法等。鹦鹉则为佛陀之化身。

其他有关动物之故事与譬喻则散见于杂宝藏经、三宝感应录卷上、金藏经、正法念经、僧伽罗刹经、鹦鹉谏王经、百喻经、本生经等。例如鹅王(梵ham!sara^ja)之手足与缦网相(佛三十二相之一,即手足指间之膜)相似,故用于譬喻佛陀;又如鹅王眼,比喻为能识别诸法是非之眼;空鸟,以其声辨识真空妙理,譬如讲说空之道理者;鸟迹,譬如无实体者;两翅,比喻禅定、智慧等。此外以鸟为题材之图绘亦成为杰出之艺术品,于佛教美术中占有极重要之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