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阿伽色

佛学大辞典
阿伽色

词:

阿伽色

解释:

又作阿迦色。阿伽,为梵语agha之音译。含有相反之二义:(一)积集、极碍之义,指积集有形而粗杂之物质(色法),既会受其他物质所障碍,亦会对其他物质构成障碍。依准此义,则以明、闇为体性之‘虚空界之色’即与此种具有障碍性之阿伽色相邻接,如此方可构成物质存在之意义。盖自物质存在之样态而言,世间绝无单独存在之物,如一棵树、一座山,乃至小如一粒灰尘,若非邻接虚空,而另有其他物质相紧邻,则树、山、尘加上所邻接之其他物质,已不再为树、山、尘之样态;唯独邻接虚空,方可保有且衬显出其原本之物质样态。上记之树、山、尘等即为具有障碍性之阿伽色,而虚空界之色即为紧邻阿伽色者,故称为邻阿伽色(梵agha-sa^mantaka),意即‘邻于阿伽之色’。(二)无碍之义,此义恰与上义相反,指无形而微细的空界之色,既不为任何物质所障碍,亦不对任何物质构成障碍。此空界色势必与其他具有障碍性之物质相邻,故称为邻阿伽色,意即‘邻近有碍物质之阿伽色’。[俱舍论卷一、俱舍释论卷一、俱舍论光记卷一、俱舍论宝疏卷一下、玄应音义卷二十四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