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行境十佛
词:
行境十佛
解释:
指如来所得之十身。乃华严经所举之十种佛身。为‘解境十佛’之对称。华严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,所触目者,无论万有万法,皆视为佛身,简约其类别为十种,统称为解境十佛。行境十佛,谓华严圆教之菩萨完成修行时,体达究极之佛果;此一佛果乃超绝因位菩萨解了心之境界。又行境十佛仅系就一佛身之十德而分,其佛身乃十身具足之毗卢遮那,或称周遍法界身。同时,其佛所悟之世界,称十佛自境界。关于行境、解境二种十佛说,亦见于智俨之华严孔目章卷二。澄观之华严玄谈卷三中所说之‘融三世间十身’,即相当于解境十佛,而‘佛上自有十身’则相当于行境十佛。
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二离世间品举出十佛名号如下:(一)无著佛,谓不执着涅槃(悟)、生死(迷),以完成真实之悟,而显用于迷妄世界之故。(二)愿佛,谓修成菩萨道之际,以生出誓愿力之故。(三)业报佛,谓一切修行,以庄严而得之故。(四)持佛,谓以净识(精神之主体)保持一切善之根本,以完成悟道之故。(五)涅槃佛,以常住于涅槃之故。(六)法界佛,以佛身遍满一切法界之故。(七)心佛,谓佛遍满于所有众生之心中,而心即佛之故。(八)三昧佛,以常住于三昧之故。(九)性佛,谓表真实之本性遍一切处之故。(十)如意佛,谓对众生随心所欲,施以教化之故。上记乃以无著佛表示如来之总德,其余九身则用以表示如来个别之德。
旧译华严经卷三十七所举十佛之中与上述不同者,即:(一)正觉佛,(四)住持佛,(五)化佛(应众生之性质、能力,而示现之佛身)。此外,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三、卷五十七所载不同者:(一)成正觉佛,(四)住持佛,(九)本性佛,(十)随乐佛。[华严五教章卷一、华严经探玄记卷二、卷十四、卷十七、华严经疏卷四十二、卷五十一、卷五十三](参阅‘十身’440、‘解境十佛’56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