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百衲衣

佛学大辞典
百衲衣

词:

百衲衣

解释:

指衲衣,即僧衣。系以破旧布之修补缝缀而成。又作弊衲衣、坛衲衣。因常以五色或多种颜色混合制成,故亦称五衲衣。僧侣由于穿着衲衣,故亦自称衲僧、老衲、布衲、野衲、拙衲等。

据释氏要览卷上载,衲衣之来源有五种︰(一)有施主衣,(二)无施主衣,(三)往还衣(包死人衣),(四)死人衣,(五)粪扫衣(梵pa^m!su-ku^la)。粪扫衣指弃置之破衣碎片,可分为︰(1)道路弃衣,(2)粪扫处衣,(3)河边弃衣,(4)蚁穿破衣,(5)破碎衣。然于佛教盛行后,僧尼衣服已非如此。

有关衲衣之梵文原语,于十二头陀经、十诵律卷三十九、慧琳音义卷十一等,皆以衲衣即为粪扫衣之异称;于法华经卷四劝持品,则谓衲衣之梵语为kantha^,又于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衣犍度、摩诃僧祇律卷八、解脱道论卷二头陀品、大乘义章卷十五头陀义两门分别条等,皆以衲衣与粪扫衣有别。故衲衣与粪扫衣或指同一物,惟就衣材而言,称为粪扫衣;就制法而言,则称衲衣。[十诵律卷四、卷三十六、卷三十七、四分律卷四十一衣犍度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、大宋僧史略卷上、祖庭事苑卷三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