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佛学大辞典

词:

解释:

梵语Kapa^la。指已烧土器之总称。即由粘土制成固定之形状后再加以烧焙者。瓦,除用于屋顶之外,还可制成有图纹浮雕之塼(砖),用以装饰壁面。砖瓦,梵语is!t!a^-maya,炼瓦制成之意;瓦钵,巴利语mattika^-patta,mattika^含有土壤或粘土之意。于汉译佛典中之‘瓦’字,除指土器外,尚有土块之意。法华经卷二譬喻品(大九·一五下):‘生受楚毒,死被瓦石。’制瓦之素材,据佛般泥洹经卷下(大一·一七○中):‘以黄金、白银、琉璃、水精墼为壁。亦以四宝为柱,黄金瓦、白银瓦、琉璃瓦、水精瓦。’可知其材料有多种,惟我国所称之琉璃瓦,系指涂上釉药之土瓦。

我国自周代以来均有瓦残留下来。六朝时,受印度、西域之影响,瓦上刻有莲花、忍冬等图样。至唐代,更出现唐草纹;又宫殿、佛寺盛行采用黄、碧、蓝等色之釉瓦。明代时,有舌形下垂之瓦产生。

此外,朝鲜之瓦,于三国时代受我国六朝之影响,至新罗时代更为优雅,其巴瓦(疏瓦、□瓦)周围有珠纹、宝相花纹,或仅为素纹;又有装饰用之鬼瓦、鸱尾。日本之瓦,于崇峻天皇元年(588)由百济国之寺工(建筑寺院之工人)传入。首先用于寺院,故‘瓦葺’即指佛寺。[梵语杂名、天工开物卷中、日本建筑辞汇(中村达太郎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