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波尔尼

佛学大辞典
波尔尼

词:

波尔尼

解释:

梵名Pa^n!ini。又作波腻尼、波尼你、巴尼尼。系古印度著名文法家。健驮逻国娑罗睹逻(梵S/ala^tura)人,生于西元前四至三世纪。据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逻国条载,波尔尼生而知博物,愍时之浇薄,欲削浮伪,删定繁琐,乃有述作之志,遂蒙自在天之教,于是研究深思,采摭群言,遂作成字书。此书究极今古,总括文言,王见是书而珍异,令全国传习,若有诵通者,则赏以金钱,故当时皆师徒传授,盛行当世。

相传此书即一千颂三万二千言之毗伽罗论(梵Vya^karan!a)文典,彼所作之文典本无标题,一般通称为音声之教(梵S/abda^nus/a^sana)或八章篇(梵As!t!a^dhya^yi^),为方便背诵而以单纯化之法则、简洁之表现为目的。其内容系以简单言语作为分解之要素,说明语言如何形成,于何种情形下附加其他语言方能发挥功能等,并对文章之文辞变化示以一定之规则,确立古典梵文文法最古之规范,为文章语法之集大成者,乃印度自古以来最具权威之文法书,凡文学家所用语法皆不超出此规则,故迄今仍为印度共同使用之文章语法。波尔尼所创之语言既非吠陀梵语,亦非其后之古典梵语,乃隶属中间期之梵语,且此梵语又异于其他方言。[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、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六、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