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托钵

佛学大辞典
托钵

词:

托钵

解释:

梵语pin!d!apa^ta,巴利语同。又作乞食、分卫、团堕(食物落于钵中之意)、持钵、捧钵。即以手承钵之意。亦即持钵游行街市,以化缘乞食。乃印度僧人为资养色身所作之行仪。

我国古时多用持钵、捧钵之称,至宋代以后,方用‘托钵’一语,如开元寺之文康作托钵歌,明太祖和韵之;又如云栖袾宏撰‘沙弥律仪要略’叙述托钵之法。在禅林中,又称托钵为‘罗斋’。又粥饭之时,擎钵而赴僧堂,亦称托钵。禅林于每年冬夏二季,及荒年非常之时,皆行托钵之行仪。关于托钵仪则,有严密之规定,于诸经典中有详细之解说。

此外,于十二头陀行中,有常行乞食与次第乞食二种。后世称托钵为‘乞食’,即由此转化而来。[长阿含卷十一阿■夷经、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岩头全豁条、续传灯录卷十净土惟正条、碧岩录第五十一则、僧尼令第五条、百丈清规证义记卷七下分卫条、佛祖统纪卷四十五、禅林象器笺杂行门](参阅‘乞食’7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