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怛特罗佛教

佛学大辞典
怛特罗佛教

词:

怛特罗佛教

解释:

(TantricBuddhism)即以印度东部之波罗王朝为中心所发展出之密教,乃印度佛教史上之后期阶段。怛特罗(梵Tantra)原是印度教性力派(梵S/a^kta)所依准之理论与礼拜文献,据传有六十四种至一百九十二种之多,然多已散佚,现存者其成立年代约在西元八百年左右。内容分为四部:(一)教义之理论,(二)瑜伽,(三)神殿建筑、神像制作法,(四)宗教仪式等,以第四部为主。

崇奉性力派者,又分左道性力派(梵Va^ma^ca^raS/a^kta)与右道性力派(梵Daks!in!a^ca^raS/a^kta)两种。左道性力派系以十一世纪左右所流行之怛特罗为中心,重视轮座礼拜(梵cakrapu^ja^,杂交),即供献人身而行男女杂交,欲于合欢之恍惚中与神合一,得观其解脱境,以此作为修业上之有力阶段与方法。姑不论其神秘主义宗教思想之要素,其行为不免猥杂下流,令人轻视。右道性力派有鉴于此,乃为去除前者之猥杂弊风,而于十三世纪兴起。

佛教受左道性力派之影响,由即身成佛之思想,肯定现世之幸福快乐,非但不主张克制人类之烦恼爱欲,反予以肯定尊重,遂形成所谓‘左道密教’之怛特罗佛教。盛行于东印之波罗王朝(梵Pa^la)时代。

七世纪前半,怛特罗佛教之学者沙罗诃(梵Saraha),居于那烂陀寺(梵Na^landa),教化王者及五千民众。据传,八世纪初,瞿波罗王(梵Gopa^la)之子阿南迦发拉(梵Anan%gavajra)着般若方便决定成就法(梵Prajn~opa^ya-vinis/caya-siddhi);乌仗那国(梵Ud!d!iya^na)之王侯因陀罗浦谛(梵Indrabhu^ti)著有智慧成就法(梵Jn~a^na-siddhi),其子即为莲华生(梵Padmasambhava),曾与寂护(梵S/a^ntiraks!ita)同赴西藏弘法。又因陀罗浦谛之妹,名罗珂修明迦罗(梵Laks!mi^kara^),著有不二成就法(梵Advaya-siddhi)一书,门人颇多。

西元八世纪后半时,多毗赫鲁喀(梵D!ombi^Heruka)撰俱生成就法(梵Sahaja-siddhi)。自此,该派之根据地,便迁至达磨波罗王(梵Dharmapa^la)所建立之超戒寺(梵Vikramas/i^la^,毗鸠摩尸罗)。九世纪时,库利修那贾霖(梵Kr!s!n!aca^rin)有四十余部之著作。

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,超戒寺之上座阿提沙(梵Ati^s/a)曾入西藏,改革当地之佛教,同寺尚有宝藏寂(梵Ratna^karas/a^nti)、那洛巴(梵Naropa)等人辈出。十一世纪时,将诸尊之成就法集成,编为成就法鬘(梵Sa^dhana-ma^la^),此时,并有南印度之时轮根本仪轨(梵Ka^lacakra-mu^la-tantra)传来,怛特罗学者亦兼修之。所谓时轮,即主张被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所限制之迷界,能依宇宙本源之本初佛(梵A^di-buddha)而得解脱。

在同时代之东印度,令有从怛特罗佛教分出者,称守护道(梵Na^tha-ma^rga),该派为准许结婚之教团。十二世纪初,阿布哈耶卡拉笈多(梵Abhaya^karagupta)撰入时轮(梵Ka^lacakravata^ra)等著作。

怛特罗佛教受波罗王朝之护持而兴盛,惟至十一世纪中叶,新兴之斯那王朝(梵Sena),渐改信印度教,又遭到回教势力之不断入侵,怛特罗佛教遂趋于衰颓。至十二世纪末期,回教徒袭灭斯那王朝,该派之根据地超戒寺亦遭毁坏,学僧四散,残留之僧徒被虐杀,该派即于印度本土绝迹。(参阅‘左道性力派’189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