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大同

佛学大辞典
大同

词:

大同

解释:

(一)(819~914)唐代禅僧。安徽怀宁人,俗姓刘。幼年出家,初阅华严经,颇有启发。其后参谒翠微,大悟玄旨。周游诸方后,隐栖于投子山三十余年,激发往来,请益者盈室,以无畏之辩才随问随答。乾化四年示微疾,随即坐化,世寿九十六。谥号‘慈济大师’。[祖堂集卷六、景德传灯录卷十五、五灯会元卷五、释氏稽古略卷三]

(二)(1289~1370)明初僧。上虞人,俗姓王。字一云。号别峰。少习儒业,能文章,后投会稽崇胜寺出家。受具足戒后,从绍兴宝林寺春谷法师学清凉教观,复参晦机熙公学禅法。留住六载,后往参中峰求益。至元年间,继主宝林寺,学者从游者甚多。洪武年间,召赴京师,赐宴禁中,寻求放归。三年春入寂,世寿八十二。有宝林类编、天柱诗稿等行世。[大明高僧传卷三、宋学士集卷五十八]

(三)位于山西大同西北武周山山腹之岩石洞窟。又称云冈石窟。窟内刻有龛、塔、石佛等,著称于世。与龙门同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之代表。我国原本即有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(366)之敦煌鸣沙山与北凉王所造之甘州三危山等著名石窟,后因昙曜以北魏太武帝毁佛造孽为由,游说文成帝,劝其造五尊大佛于大同石窟内,作为忏悔、追吊与供养四位先帝之用,且为后世纪念文成帝之凭借,遂于和平元年(460)动工,至太和十七年(493)迁都洛阳时,工程亦未曾稍歇。其构造则各窟殊异,本尊佛置于中央双塔内,壁面与楼阁面均刻有佛龛与四尊诸佛菩萨像。于武周山山麓较狭处一公里长之四十二处石窟,皆造有约五公尺至六公尺高之石像,其样式多为经由西域传入之犍陀罗样式与笈多样式,后因年代渐久而逐渐中国化。其中第十六至二十石窟,内为椭圆形,规模最壮观,凌驾其它各窟,被推定为最早之五窟。[续高僧传卷一昙曜条、历代三宝纪卷九、魏书卷六、卷七上、卷一一四、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大同条、支那佛教史迹评解第二](参阅‘石窟’21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