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大佛寺

佛学大辞典
大佛寺

词:

大佛寺

解释:

(一)原名庆丰寺。位于陕西邠县城西十二公里。依山凿窟造像。大部分为北朝之作品,但有唐贞观二年(628)之题记。寺前有明镜台。窟平面呈半圆形,直径约二十一公尺,高约三十公尺,趺坐大佛倚岩凿雕,两侧侍立二菩萨。大佛高二十四公尺,面相丰腴,雍容肃穆,造形雄伟匀称,雕饰端严富丽,菩萨高五公尺。佛菩萨背光各雕坐佛七尊、飞天十九。窟前有三层楼,高五十公尺。佛窟西侧有面北排列之小石窟四个,窟内有佛菩萨等造像,壁上雕有经变故事及唐代以来游人之题刻。东侧之千佛洞,亦有三窟,雕有人物像三百多幅。为陕西最大、最完整之石窟。

(二)又称净因寺。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。始建于北齐,金泰和五年(1205)重建,明代亦多次重建。碑文记载,汉时,土山崩塌,裂陷成洞,洞内土丘高及十丈,形似佛像,传为山崩佛现,乃净土教之因缘。

(三)位于四川乐山。原名凌云寺,乃建于唐代之古刹。因凌云山断崖,刻有一尊我国最大之断崖大佛,故俗称大佛寺。大佛高七十一公尺,由唐玄宗开元元年(713)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(803),费时九十年,始于褐色之绝壁上雕刻完成。历经一千二百余年之风雨剥蚀,佛身已处处可见绿苔及繁茂之杂草树木,使佛像仿佛穿上法衣,增添几分神秘感。此外,耸立于大佛寺东边之灵宝古塔,为唐代所建

之十三层塔,因酷似西安之小雁塔而著名。

(四)位于山东历城县西南青铜山山麓。寺已废圯,佛像仍存,开凿于唐代,高九公尺,雄伟庄严,身着披肩式袈裟,衣纹流动,线条简约。左侧有菩萨与供养比丘之雕像。菩萨高二点二公尺,面容丰满,宛如唐代妇女画像。

(五)旧称迦叶如来寺,又称宏仁寺,俗称卧佛寺。位于甘肃张掖县城。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(1098),明、清屡有修缮,现存大殿为乾隆年间所建,面阔四十九公尺,深二十四公尺,总面积一三七○平方公尺,内供有世尊涅槃像,身长三四点五公尺,肩宽七点五公尺。为甘肃境内最大之西夏建筑遗物。

(六)北平名刹。位于西直门北一千七百公尺之香山乡畏吾村。乃明正德年间太监张雄所建,赐额曰‘大慧’。寺中有大悲殿,内有铜佛高五丈

,故俗称为大佛寺。嘉靖年中,太监麦口于其左增置佑圣观,又建真武祠,值世宗好道,寺藉此以存。清末时曾重修,其旁塑有二十八宿像,状甚奇诡。

(七)即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公园山顶之大佛禅寺。(参阅‘大佛禅寺’79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