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圣典
词:
圣典
解释:
‘圣典’一词,自我国西汉以降,即指与圣人之言行有关之典籍。迄今,于世界诸宗教中,泛指神圣之典籍。佛教中,乃指佛教圣典。在阿育王法敕之中,有‘律的最胜法说’等七种为最古之圣典。其后,圣典分类为九分教、十二部教,总归纳为三藏(梵pit!aka,巴同)。部、藏等名称,可见于西元前一世纪之诸金石文中。
印度古代,文字被视为世俗之物,圣典则以口诵相传。有关三藏及其注疏之书写,相传最早是在西元前一世纪末,锡兰王婆他伽马尼(巴Vat!t!aga^mani)时代。然大乘佛教自始即于经典中强调书写之功德,以令其普及。又圣典之用语,印度古代使用俗语,其后用雅语(梵语),旋因佛教向各地传教,故渐用各国之语译或书写。在我国,北宋以来之开板颇为盛行,视书写圣典为一项仪礼,而流传迄今。圣典除了读诵、理解以增进信仰为本来目的外,亦成为仪式之一要素而被读诵,或以圣典为礼拜之对象,此亦为印度以来所流传者。佛教圣典较诸其他宗教之圣典为多,此乃佛教之一大特色,故有学者将佛教称为‘书之宗教’(Schrift-Religion)。(参阅‘佛教教典’267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