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吠舍厘

佛学大辞典
吠舍厘

词:

吠舍厘

解释:

梵名Vais/a^li。古代中印度国名。又为都城之称。系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,六大城之一。又作吠舍离、毗耶离、毗舍离、薜舍离、鞞奢缵夜、鞞贯罗、维耶、维邪。意译作广博、广严。系离车子族(梵Licchavi)所居之地。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载,此国住离车民众,佛陀在世时颇为繁荣,佛陀屡次游行说法,人民皆信乐佛教。

又大唐西域记卷七载,此国周围五千余里,土地沃壤,风俗淳质,有天祠数十,异道杂居。城西北五六里有一伽蓝,住少数僧徒,学习正量部法,东有舍利子等证果之故迹塔,东北三里有维摩大士故宅塔,其附近即维摩现疾说法处及庵没罗女故宅塔等,城西北系佛陀最后所行之故趾塔,佛陀曾于此城说维摩经、药师经。又佛陀入灭百年后,七百贤圣于此作第二次结集。关于其位置,约当今印度恒河北岸、干达克河(Gandak)东岸之毗萨尔(Besa^rh)。[方广大庄严经卷一胜族品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、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、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、五分律卷二、善见律毗婆沙卷十、十诵律卷四十、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二、玄应音义卷四、翻译名义集卷七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