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出三藏记集

佛学大辞典
出三藏记集

词:

出三藏记集

解释:

凡十五卷。南朝梁代僧祐(445~518)撰。又作出三藏记集录、梁出三藏集记、出三藏集记、出三藏记、僧祐录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。系集录后汉至南朝梁代之际所翻译经律论等之缘由、目录及翻译之同异、序跋等,并附译经者之传记。

内容共分五部:(一)缘起,收录有关三藏成立之缘由,共五篇,合为一卷。(二)名录,以新集撰出经律论录为中心,另合并其他十七篇目录而成,共四卷(卷二~卷五)。其中包含东晋道安(312~385)所作综理众经目录中之古异经录、失译经录、凉土异经录、关中异经录、疑经录等。道安之综理众经目录乃我国最早之经录,于今虽已不存,然对本书之成立,提供不少重要资料,例如十七篇中之新集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、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、长安睿法师喻疑等,皆为我国佛教学者对佛教圣典提出看法之珍贵文献。(三)经序,收载一一○种序、后记,共六卷(卷六~卷十一)。为有关圣典之传来、翻译、研究、流布等史实之基础资料,而为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时教理之途径,此在思想史上具有极大之意义。(四)杂录,收载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以下十书之序及其目录,收于卷十二。其中,最初之法论目录收集古来之法论集,将总共一○三卷之论文集,依其内容分类为法性集、觉性集、般若集、法身集、解脱集、教门集、戒藏集、定藏集、慧藏集、杂行集、业报集、色心集、物理集、录序集、杂论集、邪论集等十六种目录,为南北朝初期佛教学重要论题之集录,故颇受学者之重视。(五)列传,为三十二位译经家之传记,共三卷(卷十三~卷十五)。虽非完备之僧传,然却成为日后宝唱名僧传与慧皎高僧传之先驱。

僧祐之著作,现存者除本书之外,尚有弘明集、释迦谱。僧祐虽为一位推弘‘十诵律’之学者,然在文献资料之收集整理上贡献至钜。本书为有关汉文经典现存最古之经录,如道安之综理众经目录一书亦必透过本书,方能窥见其经纬。本书虽分为异译、失译、疑经等项目,但于内容上则尚未作大小乘之分别。由于本书编纂于南朝之都建康,故所记述之内容不免偏重于南方而较疏忽北方。后世之法经录卷七与开元释教录卷十虽曾指摘本书之缺点与误谬,然却无损于其在中国佛教史学上之价值。本书在明朝南藏本为十五卷,北藏本为十七卷。北藏本原缺卷六,而将卷六作为卷七,又将卷十二分为两卷;然在内容上,南北藏本并无差异。[出三藏记集卷首自序、译经总录(常盘大定)、经录研究(林屋友次郎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