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查询

首页> 佛学大辞典>

上座部

佛学大辞典
上座部

词:

上座部

解释:

梵名A^rya-sthavira-nika^ya,巴利名Thera-Va^da。又称铜鍱部。音译作他鞞罗部、体毗履、他毗利与。乃部派佛教之一派。据北传佛典所载,佛入灭百余年后,大天(梵Maha^deva,巴同)等进步派之比丘倡导五条教义,保守派起而反对之,教团因此分裂为上座、大众二部。佛入灭三百年初,自保守之上座部又分出说一切有部(略称有部),根本上座部受有部势力压迫,遂迁至雪山(梵Hima^laya),称为雪山部。其后,自有部又分出八部,上座部本末计有十一部(有部、本上座部、犊子部、法上部、贤胄部、正量部、密林山部、化地部、法藏部、饮光部、经量部)。然据南传佛典所载,最初分裂乃因对有关戒律十事之见解不同而引起,故上座部本末共十二部。在上座部系统中,有部势力最大,可谓为上座部理论之代表。此一部派,于公元前三世纪,由印度传入锡兰等地,后称南传上座部,至今仍盛行。[异部宗轮论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九、三论玄义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](参阅‘大天五事’754、‘小乘二十部’928、‘印度佛教’2215、‘部派佛教’4814)